摘要:
目的 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接受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49例(95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49例(94眼)作为对照组,术中观察试验组眼球旋转情况及瞳孔中心移位,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波前像差、切削中心、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按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绝对值来计算,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03°±1.75°,瞳孔中心移位:X轴方向为(0.27 ±0.14)mm,Y轴方向(0.21±0.16)mm;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5.2°.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患者(88眼)多于对照组(76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1,P<0.05);术后试验组的散光度(-0.21±0.23)D低于对照组(-0.35±0.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无散光眼(46眼)多于对照组(3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试验组切削中心位于0.2 mm以内者为89眼(93.7%),对照组为76眼(8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02,P<0.05).当瞳孔直径为6 mm时试验组三阶慧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结论 实时虹膜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校正LASIK手术患者平卧后和手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及瞳孔中心移位,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能够降低术后彗差的增幅,提高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