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于浅表淋巴结射频消融术(RFA)中,采用不同方法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形成隔离带对兔皮肤免受热损伤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21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腘窝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模型后,分为3组(每组7只):A组为对照组,未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制造隔离带;B组于RFA术前在淋巴结局部皮下行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5 mL制造隔离带,C组于RFA术前在淋巴结局部皮下先行注射生理盐水1 mL,术中接注射泵按l mL/min持续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实验动物均在腘窝淋巴结内行RFA术,术后行超声造影(CEUS)测量消融灶范围,并于术后lh及1周观察皮肤损伤情况.[结果]B组与C组消融灶较小,A组较大(P<0.01).RFA术后lh及术后l周,A组皮肤损伤较严重(P<0.01),B组可出现轻度皮肤损伤,C组未出现明显皮肤损伤.[结论]对浅表淋巴结行RFA术前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形成隔离带对皮肤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采用持续性注水的方式保护作用较稳定.
推荐文章
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结核,淋巴结
诊断,鉴别
治疗应用
总结性报告(主题)
颈部浅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超声表现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超声检查
PET/CT与超声对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疗效评价的对比研究
淋巴瘤,非霍奇金
氟脱氧葡萄糖18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超声检查
淋巴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浅表淋巴结射频消融术中隔离带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浅表淋巴结 射频消融 皮肤损伤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2-717
页数 6页 分类号 R659
字数 403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辉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超声科 31 100 7.0 8.0
2 冼建忠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超声科 11 6 1.0 1.0
3 卢吴柱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超声科 12 12 2.0 3.0
4 陈晓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超声科 13 50 5.0 6.0
5 刘学功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药学部 15 49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浅表淋巴结
射频消融
皮肤损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双月刊
1672-3554
44-157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46-1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4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023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