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QSPR)研究取代苯胺和苯酚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对36种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进行DFT-B3LYP/6-311G**水平全优化计算。从中获得分子最高占用和最低空轨道能(EHOMO和ELUMO)、分子次最高占用和次最低空轨道能(ENHOMO和 ENLUMO)、分子总能量(ET)、氢原子所带的最高正电荷(qH+)、最负非氢原子的静电荷(Q-)、分子偶极矩(μ)和分子体积(V)等描述符。结合文献中标题化合物的土壤吸收系数(log KOC)和疏水性系数(log KOW),由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成QSAR模型,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办法,深入分析和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最佳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2),去一法(LOO)交替检验复相关系数(R2cv),外部预测样本复相关系数(R2ext)分别为0.930,0.929和0.915,故所建QSPR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良好。模型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的log KOC与疏水性系数(log KOW)、最负非氢原子的静电荷(Q-)、分子次最低空轨道能(ENLUMO)和分子最高占用轨道能(EHOMO)的相关性较好。
推荐文章
苯胺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构效
苯胺类化合物, 发光菌, 15 min-EC50, QSAR, 毒性机制
氘代苯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SOCl2
重水
氘代苯胺
合成
反应机理
三苯胺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三苯胺
硝化
还原
缩合
合成
5-取代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
5-取代吲哚
吲哚
中间体
合成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土壤吸收系数的定量预测
来源期刊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取代苯胺和苯酚 密度泛函理论 土壤吸收系数 疏水性系数
年,卷(期) 2013,(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9-1482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41
字数 27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19/com.app.chem201312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新 池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47 127 7.0 7.0
2 刘天宝 池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74 223 8.0 11.0
3 彭艳芬 池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58 205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取代苯胺和苯酚
密度泛函理论
土壤吸收系数
疏水性系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双月刊
1001-4160
11-3763/T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北二街2条1号
82-5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0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7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