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层状LiNi1/3Co1/3Mn1/3O1.95Y0.05 (Y=O,F,Cl,Br)正极材料,在850℃空气氛围下煅烧20 h得到晶型较好的正极材料.以XRD、SEM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表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XRD显示F和Cl-掺杂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层状结构;充放电测试表明,掺杂F和(C1-的材料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优于未掺杂材料,特别是掺杂F材料在55℃,电压范围为2.0~4.6 V,0.15 mA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07.5 mAh/g,且0.9 mA电流下第60次循环的容量仍达到165.1 mAh/g.掺杂Br-的材料结构稳定性、循环性能和放电比容量均比未掺杂材料差.
推荐文章
退火温度对LiNi1/3Co1/3Mn1/3O2薄膜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LiNi1/3Co1/3Mn1/3O2
薄膜正极
退火温度
结晶性
电化学性能
导电性
容量衰减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LiNi1/3Co1/3Mn1/3O2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制备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制备方法
掺杂
表面包覆
综述
MgF2包覆对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性能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MgF2
包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层状LiNi1/3Co1/3Mn1/3O1.95Y0.05(Y=O,F,Cl,Br)正极材料的合成及高温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世界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 阴离子掺杂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7
页数 分类号 TM912.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海朗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47 176 7.0 11.0
2 刘水香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2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
阴离子掺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世界
月刊
0367-6358
31-1274/TQ
大16开
上海市南昌路203号
194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74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2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