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揭示果麦间作系统内小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利用KS4000手持气象站和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对环塔里木盆地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小气候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果麦间作系统对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和散射辐射量均有一定的减弱作用.果麦间作系统小麦冠层风速、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相对湿度明显增大,在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具有相同的趋势.可见果麦间作栽培模式是一项改善田间小气候,有效防治环塔里木盆地一带常出现的干热风、浮尘和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重要措施,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生态保障.
推荐文章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研究
农田小气候
杨粮间作
毛白杨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杨粮间作
农田小气候
光分布
红壤旱地棉田间作小气候效应初步研究
棉田
间作
红壤旱地
小气候
茶树间作巨菌草对茶园小气候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茶树
巨菌草
小气候
土壤养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果麦间作系统小气候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果树 小麦 间作系统 光合有效辐射 小气候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5
页数 分类号 S16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41/j.issn.1007-4333.2013.06.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1)
共引文献  (221)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果树
小麦
间作系统
光合有效辐射
小气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7-4333
11-3837/S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4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551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