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摘要: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大分子稳定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H响应性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P(MAA-co-DEA).利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对其形貌与溶胀性能进行了表征;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拟药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交联剂用量、pH值及离子强度对微凝胶释放行为的影响,初步研究了其释放机理.结果表明:微凝胶在低pH或高pH下的流体力学直径及溶胀率均比等电点处(IEP)的大;BSA的释放与交联剂用量有关,且有最佳用量值;BSA的释放率在pH=5的缓冲溶液中不到10%,而在pH=9的缓冲溶液中,释放率可达65%左右;释放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微凝胶对BSA的释放主要由微凝胶的溶胀及BSA的扩散作用引起.
推荐文章
P(AA-DAC)两性聚电解质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质
水凝胶
两性聚电解质
溶胀
离子强度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聚烯烃多孔膜
水基压裂用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的研究
聚电解质复合物
水基压裂液
电子扫描显微镜
网络结构
一种嵌段星形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离子电导率
嵌段聚合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P(MAA-co-DEA)的性能及其释放行为
来源期刊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聚合 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 pH响应性 溶胀性能 释放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与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1-43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B3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旭光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18 1048 18.0 26.0
2 郭兴梅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3 55 4.0 7.0
3 申迎华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53 408 10.0 18.0
4 任燕妮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1 1.0 1.0
5 张文新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相微乳液聚合
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
pH响应性
溶胀性能
释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9432
14-1220/N
大16开
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3337信箱
1957-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410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89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