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下大堡金矿是辽北清原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地,并且极具代表性,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在该地区寻找同熔岩浆热液型金矿类型的金矿.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清原群红透山组地层并且为金矿床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印支期南口前岩体岩性为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它为金质的活化、运移提供了热源和热液,而北西向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同时也是容矿的有利位置,而下大堡金矿正是在这样的“三位一体”的成矿条件下产出的.在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详实研究的基础上,又对矿床形成的温压条件、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的研究,最终确定了下大堡金矿的成矿模式.
推荐文章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金矿
吉林海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吉林海沟
金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老挝帕奔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帕奔金矿
地质特质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辽宁白云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辽宁
白云金矿床
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矿床成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宁省下大堡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来源期刊 露天采矿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红透山组 黑云母花岗岩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同熔岩浆热液型金矿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采矿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2,25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78.1+1
字数 554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志锋 14 52 3.0 6.0
2 刘长纯 25 50 5.0 5.0
3 温德娟 11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8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透山组
黑云母花岗岩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同熔岩浆热液型金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露天采矿技术
双月刊
1671-9816
21-1477/TD
大16开
辽宁省抚顺经济开发区滨河路11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5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16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