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两级玻璃撞击器(twin stage impactor,TSI)和新一代药用撞击器(next generation pharmaceutical impactor,NGI)的体外沉积率和粒度分布测定结果.方法 选用自制盐酸氨溴索吸入粉雾剂为模型药物,TurbospinR为吸入装置,运用TSI和NGI测定盐酸氨溴索吸入粉雾剂的体外沉积率和粒度分布.结果 TSI仅能得到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6.4 μm的细颗粒量,设置较为简单,不能获得药物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及其分布;NGI设置复杂,不仅能得到空气动力学粒径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细颗粒量,又能获得药物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及其粒度分布,而由于内部结构复杂,药物回收相对繁琐.但是其更趋于精密化和自动化,操作简便.结论 与TSI相比,NGI在评价吸入粉雾剂质量时更为完善,有利于吸入粉雾剂的开发和发展.
推荐文章
辛伐他汀吸入粉雾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辛伐他汀吸入粉雾剂
排空率
有效沉积率
微流体惯性撞击器气溶胶过滤行为研究
气溶胶
惯性撞击器
过滤效率
安全壳过滤排放系统
撞击器法测定吸入粉雾剂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颗粒反弹的研究
涂层
撞击器
颗粒反弹
吸入粉雾剂
体外沉积率
叶酸靶向多西紫杉醇纳米肺吸入粉雾剂的制备及评价
多西紫杉醇
纳米粒
肺吸入粉雾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撞击器测定自制吸入粉雾剂体外沉积性质的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吸入粉雾剂 新一代药用撞击器 两级玻璃撞击器 空气动力学粒径 粒度分布 沉积率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48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94
字数 500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梅兴国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199 1671 19.0 29.0
2 李晗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5 27 4.0 5.0
3 陈启明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28 125 6.0 9.0
4 杨阳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8 28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吸入粉雾剂
新一代药用撞击器
两级玻璃撞击器
空气动力学粒径
粒度分布
沉积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4-0440
11-5619/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院六所
82-135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0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