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洋俯冲带中高压(HP)和超高压(UHP)岩石的折返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俯冲工厂中最不为人知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搜集全球折返到地表的洋壳榴辉岩基础数据(包括岩石学特征、峰期温压条件和折返P-T轨迹),初步探讨了洋壳榴辉岩的折返机制.根据峰期矿物组合、温压条件和对应的地温梯度,典型大洋俯冲带中的榴辉岩可以分为三类:含柯石英的UHP硬柱石榴辉岩(2.7~ 3.2GPa,470 ~ 610℃,5~7℃/km)、HP硬柱石榴辉岩(1.7~2.6GPa,360~ 620℃,5~8℃/km)和HP绿帘石榴辉岩(1.5 ~2.3 GPa,540 ~ 630℃,7~12℃/km).与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带中的HP-UHP榴辉岩相比,洋壳榴辉岩具有较低的峰期温压条件和较高的低密度含水矿物的含量,但是普遍缺失高密度的蓝晶石.已有的俯冲洋壳的折返模式都基于一个假设:洋壳榴辉岩密度比周围地幔大.因此,洋壳榴辉岩的折返必须借助于低密度的蛇纹岩或者变沉积岩.MORB体系的热力学模拟研究表明,俯冲洋壳的矿物组合、矿物含量和密度主要受低密度含水矿物(如硬柱石、绿泥石、蓝闪石和滑石等)的稳定性控制,并且在同等深度条件下,冷俯冲洋壳的密度低于热俯冲洋壳的密度.经历冷俯冲(~6℃/km)洋壳的密度在< 110~ 120km(P <3.3 ~ 3.6GPa)的深度仍小于周围地幔,但是经历热俯冲(~ 1O℃/km)洋壳的密度在>60km(P>1.8GPa)的深度就已经超过周围地幔.结合高温高压实验资料和地球物理观察数据,我们认为在>120km的深度,俯冲基性洋壳本身密度大于周围地幔,不存在低密度的地幔楔蛇纹岩(蛇纹石已发生分解),并且大洋板块的俯冲角度突然增大可能阻碍了更深部的低密度变沉积岩的折返.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现今折返到地表的洋壳榴辉岩和变沉积岩的形成深度普遍小于120km.折返过程中硬柱石脱水分解会导致洋壳密度增大,退变形成的蓝晶石榴辉岩的密度大于周围地幔,无法折返,这可能是全球洋壳榴辉岩中普遍缺失蓝晶石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洋壳的基本问题与人类的莫霍钻梦想
洋壳结构
莫霍面
下洋壳
岩浆房
蛇绿岩套
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洋壳岩石
冷俯冲带
超高压变质作用
西天山
北印度洋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地震海啸综述
北印度洋
海啸
地震
莫克兰俯冲带
苏门答腊俯冲带
古海啸研究
全球俯冲沉积物组分及其地质意义
俯冲沉积物输入通量
俯冲沉积物化学组分
地球动力学过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俯冲洋壳的折返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折返 俯冲洋壳 密度 低密度含水矿物 蛇纹石化俯冲通道 增生楔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61-1478
页数 分类号 P5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72 3.0 8.0
2 叶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6 436 11.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96)
参考文献  (8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0)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折返
俯冲洋壳
密度
低密度含水矿物
蛇纹石化俯冲通道
增生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