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的临床疾病谱、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分析6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6,平均年龄为35岁(15~74岁),病程0~32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56.7%)、头晕或头痛(44.8%)、胸闷或胸痛(41.8%)、上肢血压不对称(35.8%),其次为肢体发冷(11.9%)、肢端麻木(13.4%)、间歇性跛行(9.0%)等.影像学检查发现,Ⅳ型最多(31.3%),其次为Ⅰ型(19.4%),且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影像学表现存在相关性.所有患者中,3例患者病情稳定,未予特殊治疗;45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6例接受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有效36例(78%),平均CTX累积剂量为3.43 g; CTX治疗无效者改用硫唑嘌呤(5例,其中1例同时合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2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2例),1例患者改用秋水仙碱加来氟米特,治疗后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维持期治疗以口服泼尼松2.5~15 mg/d,多数患者合用羟基氯喹200 mg/d或沙利度胺50~100mg/d或甲氨蝶呤10~15 mg/周或硫唑嘌呤50mg/d,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TA女性多发,临床表现异质,以Ⅳ型常见,ESR或CRP与疾病活动度并不平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多数TA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推荐文章
多发性大动脉炎研究进展
动脉炎
诊断
治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门多发性大动脉炎
二维
彩色多普勒
多发性大动脉炎致心肌梗死一例
多发性大动脉炎
心肌梗死
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破裂尸检及文献复习
多发性大动脉炎
鉴别诊断
尸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发性大动脉炎67例诊治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动脉炎 临床特征 治疗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3-585,58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3.5
字数 364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林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93 510 13.0 19.0
2 马莉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18 90 6.0 8.0
3 孙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19 185 9.0 13.0
4 戴晓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12 49 5.0 6.0
5 陈慧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15 67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动脉炎
临床特征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医学
双月刊
1008-6358
31-1794/R
大16开
上海市医学院路136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
4-636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7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0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