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生物学变化探讨气虚血瘀证在红细胞膜上的生物学差异.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及气虚血瘀组,每组10只.气虚血瘀组连续造模15天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红细胞膜组分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气虚血瘀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200S-1切变率下,气虚血瘀组全血黏度显著增高(P<0.05);血浆黏度、血沉K值及血浆胆固醇无显著变化(P>0.05),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在600S-1和800s-切变率下均显著降低(P<0.05),1000s-1切变率下极显著降低(P<0.01);APTT、PT降低极显著(P<0.01);FIB和TT无显著变化;Na+-K+-ATP酶活力及SOD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及膜胆固醇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虚血瘀模型可能由于红细胞膜上Na+-K+-ATP酶及SOD的减少导致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变形性发生改变,也有可能和APTT、PT等凝血机制有关.
推荐文章
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膜生物学研究
气滞血瘀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膜
生物学差异
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大鼠红细胞膜的影响
气虚血瘀模型
补阳还五汤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膜
丹参饮对两种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膜组分的影响
丹参饮
寒凝血瘀
气虚血瘀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膜
痰瘀阻络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膜生物学研究
痰瘀阻络模型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膜
生物学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膜生物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药信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气虚血瘀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膜 生物学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模型研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2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31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雯颖 63 196 8.0 11.0
2 肖洪彬 191 1786 22.0 33.0
3 张禹 24 84 6.0 8.0
4 张瑶 18 40 4.0 5.0
5 冯月男 40 43 4.0 5.0
6 武爽 10 21 3.0 4.0
7 卞敬琦 25 30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5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虚血瘀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膜
生物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信息
双月刊
1002-2406
23-119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3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7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9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