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有静止锋和无锋面的两类经向切变线的暴雨落区从地面形势、高低空系统配置及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精细分析,补充完善低涡、切变线类天气系统暴雨落区位于低涡东南象限的一般概念模型,以满足精细化预报的需求.结果表明:有地面静止锋配合和无锋面的两类经向切变线,在空间结构上有显著差异.由于有静止锋配合的切变线系统具有锋面结构,锋面抬升作用显著,暴雨的第一落区位于地面倒槽顶端;其次,由于冷暖空气相互作用阶段不同,在地面中尺度气旋发展成熟阶段,由于干空气侵入暖湿输送带上空,在静止锋前暖区中,出现暴雨第二落区.在无锋面配合的经向切变线过程中,地面不存在南北风交替的锋面系统,除了低涡东南象限较强的水汽辐合造成的暴雨区,850 hPaθe高值区、高比湿舌和弱水汽辐合重合的区域,由于潜在对流不稳定造成另一个暴雨区,且不需低空急流存在.
推荐文章
切变线冷区和暖区暴雨落区分析
切变线
冷区暴雨
暖区暴雨
干侵入
大气空间结构
低空暖式切变线引发局地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暖式切变
暴雨落区
中尺度辐合线
地形作用
列车效应
一次台风低压倒槽和切变线接连影响的暴雨过程分析
暴雨
台风低压
倒槽
低槽
切变
偏东气流
一次切变线暴雨的精细化分析
切变线
暴雨
落区
精细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向切变线暴雨落区分析
来源期刊 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经向切变线 暴雨落区 系统空间结构 冷暖空气相互作用
年,卷(期) 2013,(7) 所属期刊栏目 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2-84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458
字数 66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19/j.issn.1000-0526.2013.07.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46)
二级引证文献  (96)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3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9(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经向切变线
暴雨落区
系统空间结构
冷暖空气相互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
月刊
1000-0526
11-2282/P
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495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0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772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