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食用菌       
摘要:
通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配方、碳源、氮源、温度、pH值的单因素实验生长情况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4个菌株最优良的母种培养配方是木生菌GPY培养基.从碳源、氮源、温度、pH值的组合来看,白耙齿菌最佳生长条件是麦芽糖、酵母膏,温度30℃,pH值为6;撕裂蜡孔菌最佳生长条件为可溶性淀粉、牛肉膏,温度30℃,pH值为5;略薄多孔菌最佳生长条件为麦芽糖、酵母膏,温度25℃,pH值为6;二年残孔菌最佳生长条件是蔗糖、蛋白胨,温度30℃,pH值为6.同时通过相应的的栽培方法,成功获得4种多孔菌的子实体.
推荐文章
白腐菌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
白腐菌
焦化废水
漆酶
白腐菌与染料废水的处理
白腐菌
染料废水
生物降解
脱色
白腐菌对简单混合染料的脱色
白腐菌
混合染料
漆酶
脱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孔菌科4种白腐菌培养特性
来源期刊 中国食用菌 学科
关键词 白耙齿菌 撕裂蜡孔菌 略薄多孔菌 二年残孔菌 出菇实验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栽培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8
页数 8页 分类号 S64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图力古尔 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教育部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心 217 2962 26.0 45.0
5 刘宇 鲁东大学菌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山东省食用菌技术重点实验室 22 108 6.0 9.0
6 鲁铁 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教育部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心 7 38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0)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耙齿菌
撕裂蜡孔菌
略薄多孔菌
二年残孔菌
出菇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用菌
月刊
1003-8310
53-1054/Q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