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转录的影响.方法 1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为干预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12耳).正常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干预组及模型组通过增加环境气压制作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干预组在造模后连续三天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 mg/kg,加入生理盐水0.5 ml).在造模后第1、3、7天分别观察各组鼓膜形态变化;在造模后第七天取中耳黏膜,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PCR)检测各组大鼠中耳黏膜中ENaC转录情况.结果 对照组大鼠各时间段鼓膜均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第1天每只大鼠至少有一耳鼓室内充满琥珀色积液,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可见小气泡;第3天时鼓室仍有琥珀色积液,以上鼓室为著,松弛部内陷,气泡消失;第7天时未见鼓室积液,鼓膜亦基本恢复正常.干预组第1天每只大鼠至少有一耳可见鼓室内充满琥珀色积液,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可见小气泡;第3天时所有大鼠双耳均未见明显鼓室积液征,鼓膜浑浊;第7天时未见鼓室积液,鼓膜亦基本恢复正常.干预组大鼠中耳黏膜α-ENaC-mRNA、β-ENaC-mRNA、γ-ENaC-mRNA均上调,分别为模型组的2.04、2.56、2.00倍(P<0.01).结论 地塞米松能加速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腔内积液的清除,增加ENaC在中耳黏膜中的基因转录,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清除中耳腔积液的机制之一.
推荐文章
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分泌性中耳炎
动物模型
听阈
内窥镜鼻窦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
内窥镜鼻窦手术
慢性鼻窦炎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81例的综合治疗体会
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窥镜
鼓膜切开置管
咽鼓管插管
人β防御素2和白介素1β在中耳黏膜上皮的表达
人β-防御素-2(HBD-2)
白介素1β(IL-1β)
中耳炎
中耳黏膜上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塞米松对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上皮钠通道mRNA转录的影响
来源期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上皮钠通道 动物模型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地塞米松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5-1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64.21
字数 37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299.2013.02.0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上皮钠通道
动物模型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地塞米松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双月刊
1006-7299
42-1391/R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5号
38-224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28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