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先天性巨结肠和类缘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近年来的6例先天性巨结肠(HSCD).2例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IND)、14例HSCD+ IND和4例神经节发育不良症的手术切除标本,4例对照标本和5例肠黏膜活检标本.选择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 9.5)、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和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作为单抗,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的染色情况.结果 正常肠壁黏膜下层和肌间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束对PGP9.5均显著着色,黏膜层,黏膜下层可见较多纤细的神经纤维.组织蛋白酶D仅对神经节细胞染色,成熟的神经节细胞染色强,未成熟的神经节细胞染色弱;神经纤维不表达.CR神经节细胞有表达,正常肠壁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可见中等量纤细的神经纤维.HSCD、IND和神经节发育不良症肠壁的PGP9.5、组织蛋白酶D和CR都有各自的不同表达.结论 本组研究显示CR免疫组化可用于直肠黏膜吸引活检病理诊断先天性巨结肠;PGP 9.5和CR在辨认未成熟神经节细胞方面优于组织蛋白酶D染色;PGP 9.5、组织蛋白酶D和CR免疫组化染色有辅助病理诊断HSCD、IND和肠神经节发育不良症的作用.
推荐文章
X线诊断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ng病/放射摄影术
诊断显像
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和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
巨结肠
免疫组织化学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骨吸收相关因子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表达
牙源件囊肿
破骨细胞
细胞因子类
免疫组织化学
先天性巨结肠中EDNRB和EDN3的表达
Hirschsprung病
血管
受体,内皮素B
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和类缘病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Hirschspurng病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4-3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6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3-3006.2013.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诚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 77 267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Hirschspurng病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月刊
0253-3006
42-1158/R
大16开
武汉市胜利街155号
38-1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0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3763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