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在各级宫颈病变均有一定的表达,对于高级别宫颈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hTERC基因进行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推荐文章
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前后hTERC基因表达结果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活组织检查
端粒,末端转移酶
原位杂交,荧光
细胞诊断学
α乳头状瘤病毒属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
原位杂交,荧光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乳头状瘤病毒
hTERC基因
诊断
阴道上皮内瘤变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分析
阴道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因素
相关性分析
FISH技术检测宫颈上皮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研究
荧光原位杂交
宫颈脱落细胞
宫颈癌
hTERC基因
筛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的前瞻性评估
来源期刊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端粒酶RNA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变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宫颈病变筛查诊治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19,2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11.74
字数 20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020.2013.01.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240 1980 24.0 35.0
2 蒋光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52 280 9.0 13.0
3 甘丹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7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46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端粒酶RNA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月刊
1674-4020
51-1708/R
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62-1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7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9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