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0例月龄为7~9月新鲜猪椎体标本(T13~L3),在每具标本随机选择3个椎体,制作成30个单椎体标本,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双侧PKP组与单侧PKP组;按张智海等报道的方法将单侧与双侧组标本制成骨质疏松椎体模型;3组椎体经轴向加载,记录骨折时的最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单侧与双侧组椎体压缩25%,制成椎体压缩骨折.单双侧组标本分别经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然后将骨水泥强化治疗的椎体再次经万能力学试验机轴向加载,记录治疗后最大载荷及刚度数据;结果:双侧PKP与单侧PKP两组椎体经过EDTA处理后最大载荷与刚度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X线下观察发现,骨密度较对照组椎体明显下降,骨质疏松标本制作是成功的.双侧与单侧PKP两组椎体骨折后经骨水泥强化,最大载荷较自身脱钙后骨折前明显增加(P<0.05),但单侧组仍小于双侧组(P<0.05).两组术后刚度较骨折前可有效恢复(P>0.05),但单侧组与双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不如双侧组;结论:经双侧入路PKP组可注入较多的骨水泥,椎体中骨水泥分布更均匀,椎体最大载荷与刚度恢复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止痛效果并预防或避免己修复的椎体再次发生,骨折近期临床效果更佳.
推荐文章
单侧入路椎体成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单侧入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平 20 148 4.0 12.0
2 冯晶 20 3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椎体后凸成形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月刊
1005-0205
42-1340/R
大16开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38-182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5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271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