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中低位直肠癌乙状结肠造口术后人工肛门置入粗蘑菇头引流管荷包,直接开放协助结肠排气排便,探讨其减少切口感染、腹胀等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方法 采集武警指挥学院医院2004年10月至2012年1月中低位直肠癌行乙状结肠造口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蘑菇头组)于乙状结肠造口即人工肛门置入蘑菇头荷包并通过引流袋直接开放,术后约5 d拆开荷包,拔除蘑菇头引流管.对照组(一期开放组)乙状结肠造口直接开放.对二组患者的造瘘口、手术切口感染、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腹胀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流食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30例患者中出现造口本身切口感染1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1例,切口周围粪水性皮炎2例,腹胀3例,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6±4.5) h,术后进流食时间(18±3.5) h.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造口切口感染6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5例,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11例,腹胀2例,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4±5.5) h,术后进流食时间(17±4.7) h.二组间数据比较,造口切口感染、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1 0、9.411 8、7.954 2,P均<0.05);腹胀、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0,t=1.541 5、0.934 7,P均>0.05).结论 蘑菇头引流管荷包法协助乙状结肠造口排气、排液,既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造口切口、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又能协助早期排气、排液,减少腹胀出现,有利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早期进食.不但工作量小,且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