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献血者感染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病毒危险因素的研究,探讨血液接触行为的危险性.方法 对485例HBsAg检测阳性、305例抗-HCV抗体检测阳性的献血者及1 581例两者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有关的血液接触危险行为,并对危险行为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进行估计.结果 筛选出6个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的血液接触危险行为:10年前肌肉注射史、乙肝家族史、使用共用剃刀、穿耳环孔史、牙科治疗史、针灸史,其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是0.449,0.066,0.251,0.092,0.129,0.038,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为68%;7个与丙肝病毒感染有关的危险行为:使用共用剃刀、输血史、乙肝家族史、纹身史、牙科治疗史、穿耳环孔史、10年前肌肉注射史,其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是0.351,0.024,0.089,0.063,0.163,0.078,0.149,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是62%.结论 献血人群感染乙肝、丙肝病毒的血液接触危险行为有使用共用剃刀、乙肝家族史、输血史、10年前肌肉注射史、纹身史、牙科治疗史等,避免以上血液接触危险行为,可减少感染乙肝、丙肝病毒的几率.
推荐文章
122例艾滋病患者合并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流行病学
乙肝与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脏病理特点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炎症分级
纤维化分级
社区人群乙肝感染血液接触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社区居民
血液接触
乙型肝炎病毒
危险因素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与胎儿宫内感染研究
妊娠
乙型肝炎
病毒栽量
宫内感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献血人群感染乙肝、丙肝病毒的血液接触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预防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液接触 人群归因危险度 献血人群
年,卷(期) 2013,(16) 所属期刊栏目 流行病与统计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67-2971
页数 分类号 R181.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毅 38 180 7.0 12.0
2 田莉 15 87 6.0 9.0
3 陈雪 36 171 8.0 11.0
4 张杰 19 77 4.0 8.0
5 万浬科 25 118 7.0 9.0
6 席光湘 18 71 5.0 8.0
7 邓小倩 2 8 2.0 2.0
8 何翠 1 6 1.0 1.0
9 罗利平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液接触
人群归因危险度
献血人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预防医学
半月刊
1003-8507
51-1365/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183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56
总下载数(次)
56
总被引数(次)
1615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