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SAS)模式扫描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前瞻性将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的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0例行SAS-CTA模式扫描头颈部血管,采集期相:应用60%R-R间期的ECG演示模式;B组30例行双能量CTA (DE-CTA)扫描.对2组患者头颈部血管CTA分别做图像后处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副主任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血管成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2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统计分析扫描参数、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 2组间患者扫描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8,P=0.541).2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0 ±0.68; 4.43 ±0.67,2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P=0.573).A组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平均曝光时间分别为(222.73±26.88) mGy×cm;(1.88-±0.13)s,B组分别为(599.83 ±74.18) mGy×cm; (4.56 ±0.29)s,2组间DLP及平均曝光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70,t=-46.811,P=0.000).SAS-CTA辐射剂量与DE-CTA比较降幅达到62.87%.结论 SAS-CTA模式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成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推荐文章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螺旋扫描与序列扫描模式冠状动脉成像的比较
冠状动脉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质量
放射剂量
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双源CT
双能
头颈部
CT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不同造影剂用量的比较
双源CT
双能
小剂量团注测试
头颈部动脉
造影剂
全模型迭代重建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在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临床放射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CTA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年,卷(期) 2013,(11)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探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6-1669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邵燕惠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7 25 2.0 4.0
2 薛跃君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9 21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2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头颈部血管CTA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1-9324
42-1187/R
大16开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38-5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2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647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