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 "重返八十年代"以"知识考古学"的思路和詹姆逊"永远历史化"的口号,试图使"八十年代"重新成为一个问题(1),或者重新"陌生化"、"问题化"(2),这一目标被以一种违背初衷的方式实现了,即,经过再次历史化的努力,"八十年代"作为一个宏大的、重要的时代问题和文学问题仍旧存在,而且因为新的历史化努力形成的"多元主义的知识市场"(詹姆逊)本身的混杂和矛盾,使得它某种程度上反而变得更加模糊,而没有在一个文学失重的年代重新变得"危险"和尖锐.重返、重构、重写、重释等各种文学研究意图无非就是在沿袭着"新历史主义"从人类学借来的"厚描"(thick description)策略——"一种描述历史文本的方法,与某种旨在探寻其自身可能意义的文学理论,杂交混合后而形成的一种阅读历史一文学文本的策略",这一策略强调的就是"反复":阐释不是一次完成,而是一个反反复复、没有止境的过程(3).但我们能从这种反复中得到什么呢?特里·伊格尔顿在批评詹姆逊的"永远历史化"时,尖刻地指出了反复探寻历史的两种结果:"好消息是,既然解释的过程是没完没了的,我们批评家就永远都不会失业.坏消息则是,我们永远无法确切知道我们在讨论什么,因为未来可能会产生出作品的一个新版本,它取消或者拒绝我们自己生产的那些版本."(4)
推荐文章
基于朦胧诗论争的分析与反思
朦胧诗
诗歌作品
学术论争
"编者按"的姿态与朦胧诗论争
编者按
朦胧诗
论争
关于朦胧诗及其争论
朦胧诗
社会环境
文学接受
探索得失
后朦胧诗
“朦胧诗”的时代内涵
人文关怀
寻找光明
自我独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晦涩:如何成为“障眼法”?——从“朦胧诗论争”谈起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当代文学“历史化”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同彬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 37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