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揭示甲醛超临界水气化的转化机理,了解各中间产物转化关系,建立了相关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该动力学模型对甲醛超临界水降解产物的生成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甲醛降解过程中,氢气主要通过甲醛直接分解、甲酸脱羧以及甲醇脱氢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主要通过甲醛直接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负氢离子转移以及甲酸脱羧反应生成;Cannizzaro以及负氢离子转移反应是甲醛、甲酸和甲醇生成或消耗的主要路径;通过甲醇脱氢及酯化反应生成了较为明显的甲酸甲酯;少量甲缩醛通过醇醛缩合反应生成.此外,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当[HCHO]0<2mol/L时,随着甲醛初始浓度的增加,氢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一氧化碳含量和气体产物高位发热量明显降低;当[HCHO]0>2 mol/L时,随着甲醛初始浓度的增加,气体含量及发热量变化很小.
推荐文章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反应动力学分析
生物质
超临界水
气化
制氢
超临界水中甲醛气化的实验研究
超临界水
甲醛
气化
煤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影响因素分析
超临界水
气化
氢气
生物质与煤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
生物质
超临界水
制氢
协同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甲醛超临界水气化动力学模型
来源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甲醛 超临界水 气化 动力学模型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2-54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6
字数 29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505.2013.03.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军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9 1380 21.0 32.0
2 赵亮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6 362 9.0 18.0
3 钟辉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 42 3.0 6.0
4 徐成威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9 2.0 3.0
5 陈孝武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11 2.0 3.0
6 丁启忠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11 2.0 3.0
7 任宗党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甲醛
超临界水
气化
动力学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1-0505
32-1178/N
大16开
南京四牌楼2号
28-1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1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713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