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优选Y401井区作为注热水先导试验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井口流体温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注采井距70 m,井口注入100 ℃热水,可以实现有效驱替;井口流体温度一定时,井距越小,20 a末采出程度越高;直井日注100℃热水20 m3时,井底流体温度略高于油层温度,不会造成冷伤害.采用反五点井网,直井注水可以满足注采平衡需要,同时可以验证不同方向热水的驱替效果.试验区注100℃热水开发,预测10a末采出程度可以达到9.9%,效果较好.
推荐文章
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井筒掺稀降黏技术
稠油
井筒
降黏
塔河油田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辽河油田超稠油油藏
水平井
辽河油田
超稠油油藏
超深层稠油油藏注天然气吞吐开发矿场试验
超深层稠油
天然气吞吐
降粘
矿场试验
胜利油田超稠油脱水工艺技术
胜利油田
超稠油
脱水
掺稀比
破乳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热水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断块油气田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深层 超稠油 数值模拟 注采井距 热水开发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9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45
字数 31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56/dkyqt201301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万海乔 8 8 1.0 2.0
2 张娜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8 76 4.0 7.0
3 呼惠娜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8 11 2.0 3.0
4 孙欣华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2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19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深层
超稠油
数值模拟
注采井距
热水开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断块油气田
双月刊
1005-8907
41-1219/TE
大16开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36-35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99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