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文将探讨氮沉降对外来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光合特性的影响。在广州东北郊薇甘菊生长的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幼林地进行模拟氮沉降处理,以NH4NO3作为氮源,设置3个氮沉降水平,分别为N0(N:0 g·m-2·a-1)、N5(N:5 g·m-2·a-1)以及N10(N:10 g·m-2·a-1)。在模拟氮沉降的26个月后,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不同氮沉降处理下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氮沉降处理之间薇甘菊光合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试验时间内,不同氮沉降处理之间的薇甘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这些光合生理指标的大小均表现为N10?N5?N0,氮沉降一定程度提高了薇甘菊的光合作用,可能加速薇甘菊的生物入侵。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薇甘菊净光合速率(Pn)的主导因子,其次为叶片温度(Tl)和大气温度(Ta),它们均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空气相对湿度(RH)呈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氮处理对薇甘菊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的影响不明显(p?0.05)。P′max、a、LSP和LCP分别介于21.21~22.07、0.058~0.059、1546.0~1653.3和8.0~9.3μmol·m-2·s-1之间,在氮沉降下薇甘菊表现出高光合潜力及强阳性植物的特征。该文可为研究氮沉降下薇甘菊入侵林地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推荐文章
模拟酸雨对3种菊科入侵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适应性
入侵植物
气体交换
模拟酸雨
耐受性
入侵植物薇甘菊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生物入侵
薇甘菊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水分胁迫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薇甘菊
水分胁迫
光响应曲线
水分利用效率
气孔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模拟氮沉降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模拟氮沉降 薇甘菊 光合特性
年,卷(期) 2013,(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59-1866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45.79
字数 704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晓舵 13 314 9.0 13.0
2 肖辉林 15 611 12.0 15.0
3 冯乙晴 4 65 4.0 4.0
4 殷祚云 28 518 10.0 22.0
5 张卫强 40 390 12.0 19.0
6 黄美艳 3 20 2.0 3.0
7 张毅龙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6)
共引文献  (762)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16)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5(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6(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7(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19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2)
19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2(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3(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3)
2005(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6(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3)
2007(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8(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2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模拟氮沉降
薇甘菊
光合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