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次通过2008年12月-2010年3月在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复活节岛外海)投放的一台Bio-Argo浮标的观测数据,分析与研究了该海区叶绿素a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作为典型的贫营养水体,南太平洋环流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仅为0.02mg m-3,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SCM)仅为0.15mg m-3左右.SCM出现在180m深处,而次表层生物量极大值(SBM)的深度约50m.此外,SCM的深度存在季节特征,冬浅(150m)夏深(200m),位于真光层之下约30m.虽然SCM的深度在6月达到最浅,但SCM层的厚度和强度在7月才降至最低,这可能是由于混合层在6月时仍然持续加深导致的.通过估算日光合有效辐照度(PAR)的垂向分布发现,SCM大约位于0.2%光强深度处,跟随等光照线(PAR =0.08 mol quanta m-2 d-1)而发生季节波动,经分析,这主要是由于Chla:C值随光强变化而导致的.
推荐文章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北太平洋
副热带环流
近海
相互作用
黑潮
变异
南海北部次表层高盐水的季节变化及其与西北太平洋环流的关系
南海
北赤道流分叉点
盐度
高分辨率混合坐标海洋模式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两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SST异常
相关
热带东太平洋淡水池的季节变化
东太平洋淡水池
季节变化
混合层盐度收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的季节变化特征
来源期刊 高技术通讯 学科
关键词 Bio-Argo浮标 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 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SCM) 次表层生物量极大值(SBM) 光合有效辐照度(PAR)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8-1047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101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72/j.issn.1002-0470.2013.10.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冬至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遥感室 106 2166 26.0 40.0
2 王林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遥感室 37 328 11.0 17.0
3 邢小罡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重点实验室 13 128 5.0 11.0
4 樊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9 3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0)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7)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Bio-Argo浮标
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
次表层叶绿素极大值(SCM)
次表层生物量极大值(SBM)
光合有效辐照度(PA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技术通讯
月刊
1002-0470
11-2770/N
大16开
北京市三里河路54号
82-516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99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39217
相关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index.asp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