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2000年和2005年两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 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TWINSPAN)方法,对森林植被进行群系划分;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法,对森林样地碳密度进行估算,对碳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地统计学原理对森林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吕梁山南段森林植被可分为9个群系,即臭椿群系、柳树群系、辽东栎-油松混交群系、辽东栎群系、辽东栎-枫树混交群系、辽东栎-白桦-山杨混交群系、白皮松-辽东栎混交群系、白皮松-侧柏混交群系和槐树群系。2000年各群系的碳密度值介于23.53 Mg·hm-2和75.65 Mg·hm-2之间,平均值为54.90 Mg·hm-2;2005年的碳密度值介于24.16 Mg·hm-2和78.91 Mg·hm-2之间,平均值为57.20 Mg·hm-2,5年间9个森林群系的碳密度增加了2.30 Mg·hm-2。(2)森林碳密度呈现出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增加的趋势;球状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森林植被碳密度的空间结构特征;碳密度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子影响,空间依赖性较强,在小尺度上没有明显规律,而在中尺度上有群团状分布的特点。(3)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碳密度先增后降,1600~1800 m最大;坡上部森林碳密度最高,其次为坡下部,山脊部最低;阴坡半阴坡森林碳密度一般高于阳坡和半阳坡,无坡向处最低;斜坡和平坡碳密度值明显高于其他坡地,急坡地最小。
推荐文章
山西吕梁山南段森林乔木层碳密度
生物量估算
数量分类
排序
环境因子
山西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的生态梯度
植物群落
生态梯度
吕梁山南段
TWINSPAN
DCCA
山西吕梁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格局
吕梁山
亚高山草甸
物种多样性
时空格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吕梁山南段森林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森林 吕梁山 双向指示种分析 碳密度 空间格局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58-1664
页数 7页 分类号 Q948
字数 677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孟本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81 1950 24.0 42.0
2 王琰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7 91 3.0 7.0
3 张先平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23 280 7.0 16.0
7 俞艳霞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2 4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1)
共引文献  (1932)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森林
吕梁山
双向指示种分析
碳密度
空间格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