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提高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实施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开展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注入时机、不同聚合物浓度、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及不同注入方式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对于三类油层,水驱转注三元复合体系的时间越早,采收率越高;三类油层实施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时,主段塞聚合物浓度越高,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采出程度越高;注入聚合物前置段塞的体积越大,聚合物后续保护段塞体积越大,采出程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为620×104聚合物的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大于2 750 mg/L时,在水驱基础上化学驱采出程度大于11%;相对分子质量为700×104(抗盐)和相对分子质量为1 400×104聚合物的三元复合体系在水驱基础上化学驱采出程度均大于20%.
推荐文章
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驱油体系流变性研究
三类油层
三元复合驱
流变性
剪切稀释性
黏弹性
大庆喇嘛甸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
三类储层
三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黏土含量
实验
适合三类油层的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配方优选
弱碱三元复合驱
三类油层
黏弹性
数值模拟
采收率
工业用弱碱三元化学剂及复合体系流变特性
流变特性
弱碱
浓度
三元复合体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动态驱油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特种油气藏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三类油层 弱碱 三元复合体系 驱油效果 采出程度 萨尔图油田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油藏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04,1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46
字数 40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13.02.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闫文华 2 19 2.0 2.0
2 姚振杰 2 18 2.0 2.0
3 石晓博 1 16 1.0 1.0
4 潘文辉 1 1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55)
二级引证文献  (6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类油层
弱碱
三元复合体系
驱油效果
采出程度
萨尔图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特种油气藏
双月刊
1006-6535
21-1357/TE
大16开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8-17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72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