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和小夹板+旋后位石膏托外固定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1例儿童肱骨髁上闭合骨折均予手法复位,其中手术组39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非手术组42例采用小夹板+旋后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手术组术后有4例患儿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3例均自行康复,1例经二次手术探查修复后康复,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X线片显示两组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非手术组为11.7±2.5周,手术组为10.8±2.0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携带角、肘内翻度数手术组分别为2.2±0.5°和3.5±0.8°,非手术组分别为1.2±0.6°和2.8±0.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Mayo时关节评分,手术组优良率为66.67%,非手术组为78.5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伸直受限度数、屈曲受限度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臂肌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后小夹板+旋后位石膏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交叉克氏针固定风险小,疗效更为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推荐文章
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儿童
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外固定
克氏钢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
骨折
克氏钢针
内固定
两种疗法对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的效果对比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屈伸功能
儿童肱骨下端解剖特点与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移位
克氏针固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
来源期刊 广西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 石膏固定 克氏针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手法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3.41
字数 280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8)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
石膏固定
克氏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中医药
双月刊
1003-0719
45-1123/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
48-32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1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16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