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晋西黄土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贮水量、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土壤结构的改良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大,土壤孔隙度均显著下降,人工混交林土壤物理结构最好,荒草地最差;土壤0-50 cm贮水能力依次为人工混交林(74.56士14.96) mm>人工纯林(72.13±8.63) mm>经济林地(65.51±6.43) mm>农地(61.38±9.55) mm>荒草地(55.19±13.18)mm,其中人工混交林与人工纯林,农地和经济林地之间无显著差异,荒草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差异显著;土壤微团聚体平均分形维数(D)表现为荒草地(2.37±0.07)>农地(2.32±0.08)>经济林地(2.25±0.06)>人工纯林(2.09±0.05)>人工混交林(2.07±0.08);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D)与土壤容重,0~0.005 mm,0.005~0.01 mm和0.01~0.05 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体积分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各孔隙度及其所对应的贮水量和0.05~0.25 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体积分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推荐文章
黄土塬区不同地形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土壤物理性质
地形部位
土地利用方式
黄土塬区
小流域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剖面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
黑土剖面
物理性质
变异性
晋西黄土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退耕还林
土壤物理性质
退耕年限
林分类型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流域
土地利用
持水量
容重
孔隙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贮水能力 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30,137
页数 分类号 S152.3|S152.5|S152.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9 1227 19.0 31.0
2 王丹丹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5 270 8.0 16.0
3 李民义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146 5.0 8.0
4 王春香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9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0)
共引文献  (38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619)
二级引证文献  (302)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3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7(4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8(98)
  • 引证文献(17)
  • 二级引证文献(81)
2019(102)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91)
2020(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贮水能力
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