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提高对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儿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病例,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以及治疗与转归情况等.结果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平均月龄(17.2±1 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5例左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其中4例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瘤样扩张处形成,1例左、右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死亡1例,最大血栓约1.60 cm×0.80 cm,位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例中2例左冠状动脉瘤形成,4例左、右冠状动脉瘤形成,左冠状动脉内径(0.44±0.07) cm,右冠状动脉内径(0.45±0.07) cm.心电图V5导联ST段压低1例(例3),心肌梗死表现1例(例6).急性期治疗中,3例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3例未行IVIG治疗,5例口服阿司匹林.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治疗中,6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抗凝治疗,5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5例口服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血栓形成后,6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4例加用肝素钠抗凝治疗.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4例血栓缩小,1例血栓未见明显改变.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 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多在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瘤样扩张处)形成.这些患儿有猝死的风险,需警惕血栓形成引起心肌梗死导致患儿猝死事件的发生.
推荐文章
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彩色多普勒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学龄儿童川崎病急性期合并心肌梗死一例报告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瘤
心肌梗死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儿童
超声心动图探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六例报告
来源期刊 中华儿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血栓形成 猝死
年,卷(期) 2013,(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与实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5-929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3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3.1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龚方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 33 189 8.0 11.0
2 周书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 2 6 1.0 2.0
3 汪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 23 62 6.0 6.0
4 罗建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 2 14 2.0 2.0
5 齐延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 2 10 2.0 2.0
6 梁宇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 9 3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血栓形成
猝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儿科杂志
月刊
0578-1310
11-2140/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62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33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1156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