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混凝-微滤工艺处理5mg·L-1的模拟含砷废水,对比了FeSO4和Fe2(SO4)3混凝剂的效果.结果表明:Fe(Ⅱ)比Fe(Ⅲ)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对As(Ⅴ)的混凝-微滤去除率可达到99.21%,并且无论Fe(Ⅱ)还是Fe(Ⅲ),对As(Ⅴ)的去除率均高于As(Ⅲ).Fe(Ⅱ)和Fe(Ⅲ)水解产物的Zeta电位、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表明其表面电位和结构基本相同,电中和能力相当.比表面积和粒度分布测试结果显示相对于Fe(Ⅲ),Fe(Ⅱ)水解产物的粒度较小,比表面积较大,说明Fe(Ⅱ)比Fe(Ⅲ)混凝效果好的原因主要是能对砷起到更好的吸附作用.扫描电镜(SEM)图表明铁盐混凝处理As(Ⅴ)所形成的絮体粒度比处理As(Ⅲ)所形成的大,因此,将As(Ⅲ)预氧化为As(Ⅴ)可使混凝除砷絮体更易从水中分离.
推荐文章
强化混凝法去除腈纶废水中COD的机理研究
铁碳微电解
混凝
腈纶废水
COD
混凝法去除德兴铜矿浮选废水COD的研究
浮选废水
混凝
COD
pH
去除率
电镀废水中共存阳离子对Fe(Ⅱ)/O2去除无机磷的影响
阳离子
亚铁
磷去除
催化氧化
混凝沉淀
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混凝去除作用机理探讨
焦化废水
混凝
有机污染物
去除机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Fe(Ⅱ)和Fe(Ⅲ)混凝-微滤去除废水中As的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工程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Fe(Ⅱ) Fe(Ⅲ) 混凝-微滤 除砷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X703.5
字数 270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红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31 1120 17.0 27.0
2 范先媛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7 54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6)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Fe(Ⅱ)
Fe(Ⅲ)
混凝-微滤
除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程师
月刊
1002-1124
23-1171/TQ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衡山路18号
14-165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0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45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