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从而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96S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分析系统对分离出的31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其耐药性.并用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310株大肠埃希菌分布为宫颈分泌物271株,占87.4%,血培养22株,占7.1%,尿培养10株,占3.2%,其他部位7株占2.3%.20种抗生素中,耐药率前三位的是:氨苄西林(82.5%)、哌拉西林(66.2%)、复方新诺明(50.0%)、其次为环丙沙星(48.7%)、左氧氟沙星(45.3%)、氨苄西林/舒巴坦(41.3%)、头孢曲松(41.2%)、头孢噻肟(41.2%)、头孢他啶(41.2%)、头孢唑啉(41.2%)、氨曲南(41.2%)、头孢吡肟(41.2%)、庆大霉素(40%)、加替沙星(39.9%)、头孢西丁(8.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5%)、阿米卡星(5.5%)、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1%)、而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128株,占41.3%.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鉴定结果提示其耐药率和耐药性逐渐增加,因此,在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耐药菌株的增加,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