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丹阳市2011年主动监测无细胞百白破、流脑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丹阳市截至2012年2月11日报告的2011年无细胞百白破、流脑疫苗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丹阳市AEFI监测系统共收到无细胞百白破、流脑疫苗2 408例个案,占所有疫苗报告个案的75.51%;2 408例个案中,其中<1岁1 451例占60.26%;男女性别比为1.09∶1;集中在7~12月份,共1 576例,占65.45%;发热1 488例,占61.79%,红肿797例,占33.10%,硬结331例,占13.75%;接种后<2d内报告个案2 016例,占83.7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至第四针次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3 194.99/10万、2 876.42/10万、4 216.93/10万、5 773.20/10万,随着接种针次的增加反应报告发生率明现增加(x2=117.71,P< 0.01),流脑A+C疫苗第二针次反应发生率(1 147.51/10万)明显低于第一针次反应发生率(2 759.42/10万) (x2=44.83,P<0.01).结论 丹阳市AEFI监测的敏感性尚可,主动监测疫苗反报告发生率明细高于被动监测疫苗,加强督导的频次和力度可以明显提高AEFI报告率和发现率,尤其可以提高轻、中度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现报告率.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接种后2d内,为监测重点,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me,NIP)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未超过预期发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