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WHO将骨质疏松定义为一种骨密度降低,并且骨微结构改变的疾病.当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的测量(通常是在椎骨或股骨颈部)已经成为了评定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1].但是,将近一半的骨折病人并没有达到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BMD标准.越来越多的BMD没有问题的成年人处于骨折的风险下;很多T值在-2.5SD以上的妇女也发生了骨折.这说明,如果要准确地预测骨折发生的可能,仅仅通过BMD检查来作出诊断是不够的.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2]: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的颌骨微结构分析结合BMD可以更好的预测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危险性.
推荐文章
骨强度与骨质疏松症的CT定量研究近况
骨质疏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骨强度
骨折
定量研究
骨松宝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骨质疏松症
骨松宝
维生素D
骨疏灵对骨质疏松症大鼠血、尿生化影响
骨疏灵
骨质疏松症
生化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计算机图形技术分形维数对骨质疏松症的口腔颌骨骨微结构研究现状
来源期刊 口腔医学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13,(7)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2-6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梓桐 33 124 6.0 9.0
2 刘澍 9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医学研究
月刊
1671-7651
42-1682/R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珞瑜路237号
38-11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18
总下载数(次)
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