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热敏灸疗法为主治疗中风后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热敏灸疗法+康复综合训练+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综合训练+中药辨证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中风生存质量量表(SS-QOL)中精神力部分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SS评分显著降低,SS-QOL中精神力评分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热敏灸疗法为主治疗中风后疲劳具有较好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康复综合训练加中药辨证治疗的对照组.
推荐文章
雷火灸热敏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雷火灸热敏穴
中风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洼田饮水试验分级
热敏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概况
中风后遗症
热敏灸
脑卒中
艾灸
综述
精灸疗法辅助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精灸疗法
中风
抑郁症
穴位按摩
耳穴压豆
针灸为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临床路径标准的研究
中风病恢复期
针灸治疗
临床路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敏灸疗法为主治疗中风后疲劳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风/并发症 疲劳/中药疗法 疲劳/针灸疗法 热敏灸/治疗应用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针灸与经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0-671,68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6.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乐英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28 129 7.0 11.0
2 彭银英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10 78 3.0 8.0
3 何铭锋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7 100 5.0 7.0
4 吴樱英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3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风/并发症
疲劳/中药疗法
疲劳/针灸疗法
热敏灸/治疗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7-3213
44-1425/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629室
46-27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7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