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铁(Ⅱ)能在具有催化活性的纳米TiO2表面产生化学发光辐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存在能显著增敏此发光强度.此外,纳米氧化钛也能增强Fenton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据此,建立了纳米TiO2-CTAB-Fenton化学发光新体系检测铁(Ⅱ)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亚铁离子在1.0×10-8~1.0×10-6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化学发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1.0×10-7 mol/L浓度的亚铁离子平行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9%,检出限为4.0×10-9 mol/L.文中还对化学发光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推荐文章
基于纳米TiO2的化学发光法检测核黄素
纳米TiO2
化学发光
核黄素
纳米银增敏的化学发光法检测3种β2-受体激动剂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硫酸沙丁胺醇
硫酸特布他林
β2-受体激动剂
化学发光
纳米银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坏血酸
化学发光
抗坏血酸
流动注射
超声处理
用相转移法有机表面改性纳米TiO2
相转移法
纳米TiO2
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有机表面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纳米TiO2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铁(Ⅱ)
来源期刊 分析测试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纳米TiO2 化学发光 铁(Ⅱ)
年,卷(期) 2013,(9)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3-1146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57.3|O614
字数 23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957.2013.09.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润兰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18 41 4.0 5.0
2 申丽华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9 56 5.0 7.0
6 于春侠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0 51 4.0 6.0
7 闫蓓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 11 2.0 2.0
8 梁琳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1 5 1.0 1.0
9 李聚友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4)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TiO2
化学发光
铁(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测试学报
月刊
1004-4957
44-1318/TH
大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46-10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0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25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