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从抗炎、祛痰、抑菌等方面探讨玉玄颗粒治疗咽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致肉芽肿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小鼠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其祛痰活性;体外抑菌试验评价对常见咽炎5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同时测定急性咽炎模型大鼠血常规的变化、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 玉玄颗粒不同浓度组(6.14 g/kg、3.07 g/kg、1.53 g/kg)在急慢性炎症模型中,抗炎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胀肿、棉球诱发肉芽肿实验中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高、中、低三个浓度组的肿胀度分别为(9.00±1.50) mg、(3.50±0.10)mg、(4.25±1.08) mg、(5.54±0.97) mg、(8.05±0.08) mg,(1.22±1.50) mg、(0.50±0.10)mg、(0.45±0.08) mg、(0.75±0.97) mg、(0.70±0.08) mg,有明显的祛痰、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5、100、68、30、35 mg/ml;降低了急性咽炎模型大鼠血浆中白细胞数(9.88士1.22)× 109/L、(7.50±1.58)×109/L、(6.02±1.05)×109/L、(8.38±1.13)×109/L、(8.75±1.08)×109/L,中性白细胞(35.62±5.00)×109/L、(28.49±3.40)×109/L、(28.89±5.22)×109/L、(29.34±4.83)×109/L、(33.43±4.27)×109/L,淋巴细胞含量(70.72±5.04)%、(67.89±4.37)%、(60.14±3.88)%、(65.38±4.45)%、(65.65±4.28)%.阳性对照组及玉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血清中TNF[分别为(80.23±0.60) ng/ml、(76.83±0.33) ng/ml、(78.00±0.34) ng/ml、(80.52±1.14) ng/ml]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90.25±2.29) ng/ml;IL-1水平[分别为149.55±50.02) pg/m1、(130.37±30.61) pg/ml、158.68±40.00) pg/ml、178.76±39.26) pg/ml]均低于空白对照组[(222.06±50.22)pg/ml].结论 玉玄颗粒可能通过抗炎、祛痰、抑菌作用,降低TNF、IL-1水平,达到治疗咽炎的目的.
推荐文章
加味玄麦甘桔浸膏的抗炎祛痰抑菌作用
加味玄麦甘桔浸膏
抗炎作用
祛痰作用
抑菌作用
止咳祛痰糖浆抗炎抑菌的实验研究
止咳祛痰糖浆
抗炎
抑菌
大马勃抗炎镇痛及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大马勃提取物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体外抑菌活性
青橄榄利咽含片的抗炎镇痛及抑菌作用
青橄榄利咽含片
抗炎
镇痛
体外抑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玄颗粒抗炎、祛痰及抑菌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玉玄颗粒 抗炎 祛痰 抑菌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1-224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2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3.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爱武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剂科 36 282 6.0 16.0
2 谢暕 山东省交通医院药剂科 3 25 2.0 3.0
3 牟欣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剂科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玄颗粒
抗炎
祛痰
抑菌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月刊
1673-4246
11-5398/R
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611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38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36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