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l号井(WFSD-1)的ASR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与其下伏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和上覆的松潘-甘孜地块的构造及地应力状态存在有重大差异.从整体上看,在汶川地震中,龙门山前陆逆冲带表现为在强烈的区域性挤压背景下,深部物质沿壳内拆离层自SW向NE方向的“层状”流动,在地壳上部转化为沿映秀-北川断裂(YBF)的快速垂向挤出,而其西侧的松潘-甘孜地块作自SE往NW方向的重力滑覆,东侧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则表现为自NE往SW方向的走滑或右行旋转.晚新生代以来,扬子地块相对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造山带并无明显的或大尺度的陆内俯冲作用发生.龙门山前陆逆冲带深部高温低粘度物质垂直向上的、快速的流动和挤出,直接导致了“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而松潘-甘孜地块E向扩展导致龙门山前陆带的强烈挤压和陆壳增厚及深部应力和地震能量的积聚则是诱导深部位移场发生突变和物质快速垂向挤出的主因,E向扩展是深部地震能量积聚和快速垂向挤出作用的必要条件,而非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ASR地应力测试得出的主压应力方向完全平行于GPS同震速度场的位移方向,似乎表明ASR测试获得的原地应力场或许真实地反映了或最接近于地震过程中的构造应力状态.
推荐文章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一号孔ASR法地应力测量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地应力
非弹性恢复法
测量仪器及流程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钻探施工概况
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断裂带
钻探施工
差应变法地应力测量——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1钻孔为例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映秀—北川断层
差应变分析法( DSA)
地应力测量
滑动准则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定向钻进技术的应用
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断裂带
孔内事故
连续造斜器
侧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三维地应力测试与“5.12”汶川地震的形成机制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 地震形成机制 逆冲作用 右行走滑作用(或右行旋转) 正滑作用 垂向挤出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33-2047
页数 分类号 P5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4)
共引文献  (1236)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7)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4(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1995(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2(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3(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5(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6(5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07(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8(99)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88)
2009(20)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
地震形成机制
逆冲作用
右行走滑作用(或右行旋转)
正滑作用
垂向挤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