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的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及散光等屈光因子及其总散光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295例(590眼)平均年龄为8.43(4~14)岁儿童的AL及K值,屈光不正的度数在睫状肌麻痹后由客观检影得到.所有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E)被分为高度近视、中度近视、低度近视、正视、低度远视、中度远视及高度远视7组.比较各组AL、角膜参数的差别,分别分析SE和AL与K、角膜散光和总散光的关系.结果 ①不同屈光状态组中,高度近视组AL最长,高度远视组AL最短,各组的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度和中度近视组的K值最大,虽然这两组间K值无明显差异,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远视组的K值最小,除与高度远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比其他各组都小(P<0.05).③SE与K值呈负相关(r=-0.242,P<0.001),与角膜散光呈正相关(r=0.131,P=0.001),与总散光无相关性;AL与角膜散光呈负相关(r=-0.218,P<0.001),与K值及总散光无相关性.④用多元直线回归将AL、K及年龄作为自变量,SE作为因变量构造回归模型,得到的方程为:SE(D)=94.302-2.353×AL-0.948×K-0.169×Age.结论 角膜K值越大,眼轴长度越长,眼球的屈光状态越偏向于近视;但高度远视者的角膜K值变大,说明其角膜试图代偿其眼轴长度过短造成的远视成分,以使整个眼球朝正视化的方向发展.总体来说,随着近视程度的增高,近视者的角膜变陡,随着远视度数的增长,远视者的角膜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