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普拉洛芬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DM白内障患者102例,随机分为4组.A组为羟苯磺酸钙组:24例(33眼),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第1天起口服国产羟苯磺酸钙,每次0.5g,每天3次,连续服用1个月.B组为普拉洛芬组:26例(37眼),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7d及术后1个月加用普拉洛芬眼液每天4次.C组为联合用药组:25例(32眼),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及普拉洛芬,方法同A组及B组;D组为常规治疗组:27例(38眼),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滴眼液,眼压高者加用降眼压药物.同时,选取非DM白内障患者25例(34眼)为对照组.术后1d、3d、7d、14 d、30 d和90 d进行常规检查,术后30 d和术后90 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视网膜厚度,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情况.结果 术后30 d和90 d时,各组视力均得以明显恢复(均为P<0.01).各组间比较,治疗后30 d时,C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好于D组(均为P<0.05).治疗后90 d时,A组、B组、C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好于同期的D组(均为P<0.05).术后30 d,D组、A组及B组患者,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大于C组(均为P<0.05).术后90 d,D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大于同期其他各组(均为P<0.01).术后30 d,黄斑区荧光渗漏发生率最高的为D组,发生率为21.05%(8/38);其次为A组,发生率为18.18% (6/33);再次为B组,为16.22%(6/37),最低为C组3.13%(1/32).对照组术后有2眼发病.C组和对照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1).术后90 d黄斑区荧光渗漏发生率最高的为D组,发生率为15.79%(6/38);其他各组分别为:A组9.09%(3/33)、B组5.41%(2/37)、C组0%(0/32)、对照组2.94%(1/34).D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1).结论 DM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联合应用普拉洛芬及羟苯磺酸钙,可减轻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降低黄斑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有助于视力的恢复.
推荐文章
普拉洛芬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和黄斑厚度的影响
糖尿病
白内障
黄斑水肿
普拉洛芬
黄斑厚度
普拉洛芬在白内障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白内障手术
普拉洛芬
临床观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普拉洛芬及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关键词 糖尿病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视网膜厚度 普拉洛芬 羟苯磺酸钙
年,卷(期) 2013,(8)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0-773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491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忠平 9 37 4.0 6.0
2 楚静 永州市中心医院眼科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32)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糖尿病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视网膜厚度
普拉洛芬
羟苯磺酸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