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生物通风法被广泛应用于不饱和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具有高效、费用低等优点.以黄壤为实验土样,柴油为污染物,采用室内一维土柱实验模拟生物通风过程,研究了抽提和注入两种通风方式下柴油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结果表明,两种通风方式的去除规律大致相同,抽提方式的去除速度要比注入快,但最终去除率仅比注入高2.28%;每日通风前后及通风过程中测定的土柱总出气口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值的变化规律也基本相同,只是通风后TVOC值相对较高;在一天8h的通风过程中,每隔1,2,3h测定的TVOC值波动变化的程度为TVOC1h>TVOC2h>TVOC3h;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与柴油生物降解效率密切相关.
推荐文章
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柴油污染土壤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
柴油
生物通风
影响因素
正交实验
生物通风修复含石油污染物土壤过程
生物通风
土壤修复
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物
生物通风修复多种有机污染物体系的模拟分析
生物通风
多污染物
模拟
修复效率
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柴油污染土壤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
柴油
生物通风
影响因素
正交实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通风方式对柴油污染土壤生物通风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生物通风 通风方式 柴油污染 土柱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8,28
页数 5页 分类号 X53
字数 400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家华 32 236 10.0 13.0
2 陈志良 65 780 14.0 24.0
3 彭晓春 128 1554 19.0 32.0
4 徐玉新 31 322 9.0 17.0
8 刘沙沙 7 63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通风
通风方式
柴油污染
土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通报
双月刊
1000-288X
61-1094/X
大16开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52-16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2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