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预测肌酐三磷酸焦磷酸酶(ITPA)活性与6- 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选取于2002 年3 月至2012 年9 月就诊,采用6-MP 和甲氨蝶呤维持治疗的54 例ALL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ITPA 浓度与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和肝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检测患儿ITPA 以及6- 巯嘌呤基转移酶等位基因突变体(TPMT)的基因型.结果 54 例患儿的ITPA 活性在2.2~343 μmol/(h·gHb) 之间.18 例为ITPA 94C>A 突变杂合子,2 例为纯合子.6-MP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4%,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5.8%,肝毒性发生率为58.2%.有肝毒性患儿的ITPA 活性低于无肝毒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 例ITPA 活性<126 μmol/(h·gHb) 患儿中有10 例(50.0%)因肝毒性而不得不降低6-MP 治疗浓度者,而34 例ITPA 活性≥ 126 μmol/(h·gHb) 患儿中无一降低治疗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A 活性<126 μmol/(h·gHb) 患儿的6-MP 治疗浓度低于ITPA 活性≥126 μmol/(h·gHb) 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L 患儿维持治疗期ITPA 活性与6-MP 不良反应发生有关.
推荐文章
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观察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护理观察
6-巯基嘌呤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不良反应及其与TPM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6-巯基嘌呤
不良反应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持续动态分级营养管理效果观察
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维持治疗
营养管理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的护理
甲氨蝶呤
患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肌酐三磷酸焦磷酸酶活性与6-巯基嘌呤毒性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临床儿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肌酐三磷酸焦磷酸酶 6-巯基嘌呤 不良反应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血液肿瘤疾病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2-41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38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13.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玉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30 116 7.0 8.0
2 吐尔逊娜依·玉山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9 64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肌酐三磷酸焦磷酸酶
6-巯基嘌呤
不良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
1000-3606
31-1377/R
大16开
上海市控江路1665号
4-426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77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61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