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注水开发是油藏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注水开发过程中生产井过早水淹,将降低油藏采收率,影响开发效果,因此建立分层注水开发油藏水淹动态跟踪模型尤为重要.基于传质传热基本原理,根据井温曲线确定注水剖面,应用Poisson过程分析法与概率论方法,计算注水开发油藏任一时刻各小层中含水饱和度、见水时间和含水率.模型考虑了储层的微观孔隙分布,当储层逐步水淹后,计算含水率趋于实测含水率,计算误差小于5%.实例应用表明:注水强度大,存在裂缝等高渗透通道的小层,含水饱和度变化快,见水时间早,且含水率上升快,反之.研究成果为注水开发油藏采取抑制或延缓生产井水窜措施提供了时间保证.
推荐文章
阿南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特征
低渗透油气藏
注水
开发
开发后期
水淹
特征
二连盆地
基于分层注水数学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
油藏数值模拟
模型
分层注水
嘴损特性
启动压差
水嘴
井底流压
采出程度
油藏水淹机理与测井响应实例分析
油藏
沉积韵律
水淹机理
淡水
电阻率
矿化度
水洗特征
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水淹模式探讨
底水油藏
水淹模式
锥进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层注水油藏水淹动态跟踪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含水率 含水饱和度 分层注水 井温曲线 模型
年,卷(期) 2013,(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51
页数 分类号 TE3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3.09.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相方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20 1902 21.0 28.0
2 吴克柳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 91 6.0 8.0
3 雷征东 22 111 5.0 10.0
4 阮敏 西安石油大学科研处 16 422 5.0 16.0
5 许寒冰 10 40 4.0 5.0
6 樊兆琪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7)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含水率
含水饱和度
分层注水
井温曲线
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大学学报
月刊
1000-582X
50-1044/N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78-16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57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