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顺经和逆经循经走罐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方法:使用JLG-2型经络罐通仪对膀胱经背部段进行顺经或逆经单方向走罐20次.拔罐器为内径44 mm的砭石罐,负压范围为-0.03~-0.04MPa.使用PeriScan PIMⅡ型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观察走罐上下循经皮肤及对侧膀胱经同等区域的皮肤血流量变化.测量走罐前、走罐后即刻和走罐后10 min的血流量.对14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将测量区域分为走罐区、上游区、下游区、对(侧)走罐区、对上游区和对下游区,分别计算各区域平均血流量.结果:各区的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升高,走罐区升高更为明显.比较顺经和逆经的血流量变化率,仅发现上游区逆经的变化率显著高于顺经(P<0.05),其他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循经上、下游区域的血流量变化率比对侧膀胱经显著升高.结论:顺经走罐与逆经走罐的局部效应相似,远端效应逆经走罐高于顺经,提示治疗局部疾患可双向走罐,远端治疗以逆经走罐效果更佳.
推荐文章
不同参数督脉走罐对亚健康人体背部局部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初步观察
督脉
走罐
血流量
大椎穴
身柱穴
亚健康
阳气
织物对人体皮肤血流量的影响
皮肤血流量
皮肤温度
激光多普勒
刺激
织物表面性质
织物对人体皮肤血流量的影响
皮肤血流量
皮肤温度
激光多普勒
刺激
织物表面性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方向循经走罐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针灸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走罐 经络 皮肤血流量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 经络罐通仪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机制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7-251
页数 分类号 R24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维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60 528 13.0 21.0
2 黄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66 413 12.0 18.0
3 田宇瑛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25 346 10.0 18.0
4 王广军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37 234 8.0 14.0
5 张宇沁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8 104 5.0 8.0
6 贾术永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10 59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84)
二级引证文献  (44)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走罐
经络
皮肤血流量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
经络罐通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针灸
月刊
0255-2930
11-2024/R
大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5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02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32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