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山间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内新生代地层的构造变形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生长、地壳缩短及其形成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运用高精度卫星影像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剖面和磁性地层年代学数据等多种学科资料的综合研究,重点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逆冲-褶皱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北向南依次发育分布的红三旱、尖顶山-黑梁子、南翼山和油砂山褶皱构造带均由不对称的直立褶皱或同斜褶皱构成,并且显示出背斜相对紧闭、向斜宽缓的”侏罗山式”褶皱特征,表明其下部滑脱构造带的存在;(2)红三旱、尖顶山-黑梁子逆冲-褶皱构造SW翼缓NE翼陡的不对称褶皱形态显示出是由南向北的逆冲作用形成的;两翼相对较对称的南翼山褶皱形态是由NE-SW向双向逆冲作用形成的;SW翼陡(或地层倒转)NE翼缓的油砂山褶皱带是由NE-SW向双向逆冲挤出作用形成的反映出由北向南的逆冲作用的存在;(3)红三旱、尖顶山-黑梁子和南翼山褶皱构造带的初始生长地层依次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新统狮子沟组和更新统七个泉组,高精度磁性地层限定其沉积时代依次为~39.5Ma、~8.2Ma和~2.5Ma,这不仅代表了这些褶皱的初始形成时代,而且代表了其逆冲断裂的形成时代;油砂山褶皱构造带中七个泉组初始生长地层以及上地表发育的一系列现代水系发生了弯曲,表明该逆冲-褶皱构造带从~2.5Ma形成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迄今仍在生长;红山旱地区近SN向的直立褶皱以及柴西地区似穹窿状的叠加褶皱,反映出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伴随的近EW向挤压的结果;(4)综合柴西地区逆冲-褶皱带构造地貌、生长地层、地球物理剖面、磁性地层年代学等证据,表明柴西存在的一系列逆冲-褶皱带是由南向北的滑脱构造产生,具有后退式生长演化特征,表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40Ma其远程效应已到达柴达木盆地北部,并形成红山旱逆冲-褶皱构造带,随后的持续挤压,高原北部呈现出局部向南后退生长特征,依次形成尖顶山、南翼山和油砂山逆冲-褶皱带,其中~2.5Ma以来强烈的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产生的南翼山和油砂山逆冲-褶皱带构成了现今的”英雄岭”;~ 8Ma以来的阿尔金断裂带的强烈走滑活动波及到了柴达木盆地.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北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高原向北生长过程
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盆地
柴达木盆地
酒泉盆地
生长模式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构造隆升
沉积记录
盆山耦合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揭示
柴达木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
锆石裂变径迹
构造热事件
期次
发生时间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速率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沉积速率
压实校正
构造隆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过程的制约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褶皱构造带 后退式扩展 阿尔金断裂 青藏高原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11-2222
页数 分类号 P54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2)
共引文献  (542)
参考文献  (4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246)
二级引证文献  (56)
19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0(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1(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2(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3(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4(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5(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31)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1)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20(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柴达木盆地
褶皱构造带
后退式扩展
阿尔金断裂
青藏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