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胃-十二指肠往返运动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27例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病例的临床资料,按照胶囊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方式分为:(1)胶囊无往返运动而自行进入小肠的自主下行组(193例);(2)胶囊有胃-十二指肠往返运动的往返运动组(24例);(3)胶囊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而需用胃镜送入小肠的胃内滞留组(10例).统计分析往返运动组的往返时间、往返次数、到达部位等,比较三组之间胃通过时间(GTT)、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ER)、完成全小肠检查者的小肠通过时间(SBTT)、胶囊滞留率等.结果 共有10.6% (24/227)的病例存在胃-十二指肠往返运动;除1例胶囊始终往返运动而无法计算相应数据的病例,23例的往返时间为(36.4±33.1)min,往返次数为(8.1±19.6)次,胶囊到达部位十二指肠球部13例,球降交界部8例,降部2例;自主下行组的GTT为(40.4±32.4)min,往返运动组为(65.5±44.8) min,胃内滞留组为(141.9±54.8)min,三组之间和每组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三组之间CER、SBTT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内滞留组的滞留率20.0% (2/10)高于自主下行组1.0% (2/193) (P <0.01).结论 往返运动使该组的GTT长于自主下行组,而趋近于胃内滞留组,但对胶囊内镜检查的不良影响似乎并不严重,所以只要往返运动耽误的时间不是太长(GTT不超过90 min),可不必为患者做提前人工干预.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胶囊内镜胃-十二指肠往返运动对检查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往返运动 干预
年,卷(期) 2013,(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9-1291,1295
页数 分类号 R574.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敏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 106 464 12.0 15.0
2 杨丽华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 27 166 4.0 12.0
3 游思洪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 22 157 5.0 12.0
4 熊观瀛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 22 193 8.0 13.0
5 彭炤源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 6 3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胶囊内镜
往返运动
干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研究
月刊
1674-8182
32-1811/R
大16开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28-23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6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53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