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
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顺利推进,除了教师、党团组织等推进主体的努力之外,还必须有接受者即大学生的内在配合.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确实、有效地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通过设置目标、满足需求等方式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通过优化信息传递方式等途径可以改变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充分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将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有效进行.
推荐文章
试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科学内涵
必然性
实现路径
浅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高校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实效性
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路径的思考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教育路径
论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新阶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组织行为学视阈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动机激励与态度改变
来源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学科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激励 态度改变
年,卷(期) 2013,(7) 所属期刊栏目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2,87
页数 5页 分类号 A8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思奇 10 63 4.0 7.0
2 徐静涵 4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激励
态度改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育与教学研究
月刊
1674-6120
51-1720/G4
大16开
198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0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67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