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试验设4种不同灌水组合模式,研究其对小麦产量、群体动态、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潍坊地区产量最高的灌水组合模式为抢墒+冬水+拔节水+开花水,单产达到9 222.0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模式为:蒙头水+拔节水+开花水,达到24.8 kg/(mm·hm2);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生育状态影响显著,造墒水对小麦苗全效果明显,越冬水则可增加最大分蘖数,拔节到挑旗之间灌水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开花和籽粒形成期灌水可增加穗粒数,花后10 ~ 20天内灌水可提高千粒重.
推荐文章
不同灌水模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灌水模式
产量
品质
小麦
不同灌水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冬小麦
灌水模式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不同井渠配比灌水模式对土壤盐分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灌区
井渠灌水配比
灌水定额
冬小麦
土壤盐分
不同灌水条件下小麦密度试验效果研究
小麦
节水灌溉
密度
河北枣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不同灌水组合模式优化研究
来源期刊 山东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灌水组合模式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年,卷(期) 2013,(8)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0
页数 3页 分类号 S152.107.1
字数 275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其鲁 20 170 8.0 12.0
2 姜官恒 11 66 6.0 7.0
3 魏秀华 11 92 6.0 9.0
4 郑以宏 10 55 5.0 7.0
5 黄迎光 8 35 3.0 5.0
6 张成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灌水组合模式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942
37-1148/S
大16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24-2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4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48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