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链状Co?P(4.9%P)合金粉末。将Co?P粉末与锗粉以不同质量比进行机械混合,形成Co?P复合电极。采用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锗对Co?P粉末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锗粉后,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当Co?P合金粉与锗粉质量比为5:1时,电极的可逆放电容量为350.3 mA·h/g,经50次循环后,容量保留率为95.9%。从循环伏安曲线可看出,Co?P复合电极主要发生Co/Co(OH)2转化。EIS测试表明,混合电极(Co?P合金粉与锗粉质量比为5:1)的电荷转移电阻很低,表明锗的添加有助于促进Co氧化成Co(OH)2反应的进行。
推荐文章
Co3O4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Co3O4
Co(OH)2
超级电容器
锂离子电池
(Si+SiO)/G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高能球磨
负极材料
硅基
电化学性能
La-Mg-Ni系A5B19超晶格负极材料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
La-Mg-Ni系
A5B19超晶格负极材料
稀土Ce替代
电化学性能
铈掺钛酸锂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Li4Ti5O12
Ce掺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锗对Ni/Co电池负极材料链状Co-P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学科
关键词 Co-P合金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年,卷(期) 2013,(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60-2065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548字 语种 英文
DOI 10.1016/S1003-6326(13)62696-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毅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9 1327 19.0 26.0
2 杜伟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 21 3.0 4.0
3 李佳佳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27 4.0 4.0
4 马立群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75 953 17.0 21.0
5 杨猛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7 148 7.0 9.0
6 赵相玉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0 93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o-P合金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月刊
1003-6326
43-1239/TG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1991
eng
出版文献量(篇)
826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121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