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别以煤粉和稻杆为还原剂对电镀污泥进行还原焙烧,并通过酸浸回收焙烧渣中的金属.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还原剂投加量对目标金属Cu浸出率的影响以及主要杂质金属的浸出性,并采用BCR逐级提取法分析了焙烧前后污泥中的金属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当在电镀污泥中投加30%的煤粉在600℃下焙烧1h后Cu的浸出率达到97.78%,当投加50%的稻杆时浸出率为89.47%,而氧化焙烧后浸出率仅为37.71%;并且还原焙烧渣中多数杂质金属的浸出率较低,从而可以实现Cu与杂质金属的初步分离.氧化焙烧容易导致金属从易浸出的非残渣态向难浸出的残渣态转化,而还原焙烧则能抑制这种转化过程,金属形态是决定其浸出性的重要因素.
推荐文章
电镀污泥的固化及浸出毒性研究
电镀污泥
水泥
重金属捕收剂
固化
铜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浸出毒性分析
污泥
重金属
形态分布
浸出毒性
电镀污泥酸浸出液中铜和镍分离的研究
电镀污泥
酸浸出液
Cu2+
Ni2+
电镀污泥的还原焙烧-酸浸
电镀污泥
直接焙烧
还原焙烧
酸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还原焙烧电镀污泥中的金属形态和浸出性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还原焙烧 电镀污泥 金属形态 浸出
年,卷(期) 2013,(11) 所属期刊栏目 固体废物处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9-4563
页数 分类号 X70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洁红 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33 53 4.0 4.0
2 陈娴 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7 23 3.0 4.0
3 陆金 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7 2.0 2.0
4 殷燕 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还原焙烧
电镀污泥
金属形态
浸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32845
论文1v1指导